咨询电话:0535-6260368
您现在的位置:中国竹制品网>行业资讯> 竹子与禅
竹子与禅
发布时间:Jun 12, 2018 5:20:47 PM  查看次数:3214次

佛家与竹的因缘,与儒家虽有些相同,但更有一些丝丝缕缕的禅意。禅,是梵文的音译,意思是静虑。它原本是一种修持的方法,就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思考。竹不开花,不炫耀,不卖弄。独立特行,精练简约,有一种冷清的感觉,就像一位打坐的僧人,静静地待在一隅。 据说,佛陀悟道后,就是在竹林精舍领着他的众多弟子进行修行参道。在佛陀那里,众生皆有佛性。而竹的佛性,是空,是静,是不争,是放弃。


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,潮州孙壁龙先生在宋风海阳瓷艺坊画了一系列以竹为主题的纸画,耐热陶瓷煮水壶上彩绘竹画,这些作品都有竹的故事!孙壁龙先生画竹,潇洒出尘,萧萧有声,四季常青,具有空心,虚怀若谷,枝弯不折,柔中有刚。他画的竹挺拔、飘逸,恬淡!高雅的情怀,虚心、劲节的风范,清新、碧绿的玉叶,居贫瘠而自励,历四时而常茂,享盛誉而谨持。


关于竹子,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,最为卖萌。据《传习录》记载,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《大学》的指示,进行格物致知。他决定要院子里的竹子。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,面对着竹子,全神贯注,目不旁视,苦思冥想,静静地体会着关于竹子的道理。硬想了七天,结果因为头痛而一无所获。现在看这个故事,可能有些好笑。但是,正是从这丛竹子开始,王阳明开创了阳明心学


历代文人与竹结下了不解的因缘,并从竹子那里找到了美善合一的最佳寄托。竹林七贤 应当说是最先从竹那里寻找灵魂寄托的。据史书记载: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,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,肆意欢宴。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嵇康。刘伶恣意醉酒,阮藉故作猖狂,山涛投靠权贵……只有嵇康深谙竹之精髓,坚守竹林,信奉老庄,旷逸不拘,洁身自好,终为司马氏所不容而被杀害。他在临刑前面不改色,泰然自若,还索琴演奏了《广陵散》,被后人传为佳话。竹林,也就成了贤人雅士的风雅之地。东晋王徽之对竹也是很痴迷的。据说,他是 食者竹笋,庇者竹瓦,载者竹筏,炊者竹荪,衣者竹皮,书者竹纸,履者竹鞋,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!”苏轼对竹的顶礼膜拜显然就有些言过其实了。他在《与潜僧绿筠轩》写道: 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更是把竹子的美推到了极致。不过,苏老夫子的话是不能当真的。真不让他吃肉,现在也就没有了东坡肉这道名菜了。


更多资讯请关注中国竹制品网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②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